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称藩姚兴议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若使侵掠吴边,必成领怨。
此既能往,彼亦能来,兵连祸结,非国之福也。
孙权重黎庶之命,屈己以臣魏;
惠施惜爱子之头,舍志以尊齐。
况陛下慈德在秦,方寸崩乱,宜暂降大号,以申至孝之情。
权变之道,典谟所许。
韩范智能回物,辨足倾人,昔与姚兴俱为秦太子中舍人,可遗将命,降号脩和。
所谓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也(《晋书·载纪·慕容超传》,又《十六国春秋》六十四。)
南燕人为公孙氏语 魏晋 · 无名氏
 押尤韵
《晋书》曰:慕容超时。公孙五楼为侍中尚书。专总朝政。王公内外。无不惮之。尚书令史王俨。谄事五楼。迁尚书郎。出为济南太守。入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
欲得侯。事五楼(○《晋书》慕容超载记。《诗纪》四十四。)
下书讥复肉刑 南燕 · 慕容超
 出处:全晋文
阳九数缠,永康多难。
自北都倾陷,典章渝灭,律令法宪,靡有存者。
网理天下,此焉为本,既不能导之以德,必须齐之以刑。
虞舜大圣,犹命咎繇作士,刑之不可以<巳巳>也如是!
先帝季兴,大业草创,兵革尚繁,未遑修制。
朕猥以不德,嗣承大统,抚御寡方,致萧墙衅发,遂戎马生郊典仪寝废。
今四境无虞,所宜修定,尚书可召集公卿。
至如不忠不孝若封嵩之辈,枭斩不足以痛之,宜致烹轘之法,亦可附之律条,纳以大辟之科。
肉刑者,乃先圣之经,不刊之典,汉文易之,轻重乖度。
今犯罪弥多,死者稍众。
肉刑之于化也,济育既广,惩惨尤深,光寿建熙中,二祖已议复之,未及而晏驾。
其令博士已上,参考旧事,依《吕刑》及汉、魏、晋律令,消息增损,议成燕律。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孔子曰:“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轘裂之刑,烹煮之戮,虽不在五品之例,然亦行之自古。
渠弥之轘,著是《春秋》,哀公之烹,爰自中代。
世宗都齐,亦悯刑罚失中,咨嗟寝食。
王者之有刑纠,犹人之有左右手焉。
孔子曰:“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是以萧何定法令而受封,叔孙通以制仪受奉常
立功立事,古之所重,其明议损益,以成一代准式。
周汉有贡士之条,魏立九品之选,二者孰愈,亦可详闻(《晋书·载纪·慕容超传》,又《十六国春秋》六十四。)
黄初妻赵事议 南朝宋 · 傅隆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七
原夫礼律之兴,盖本之自然,求之情理,非从天堕,非从地出也。
父子至亲,分形同气,称之于载,即载之于赵,虽云三世,为体犹一,未有能分之者也。
称虽创巨痛深,固无雠祖之义。
故古人不以父命辞王父命也。
若云称可以杀赵,赵当何以处载?
将父子孙祖,互相残戮,惧非先王明罚,咎繇立法之本旨也。
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孙,砥锋挺锷,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石碏秺侯,何得人臣于国,孝义于家,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
云,「杀人父母,徙之二千里外」。
不施父子孙祖明矣。
赵当避王,固当千里外耳。
令亦云,「凡流徙者,同籍亲近,欲相随者,听之」。
此又大通情理,因亲以教爱者也。
赵既流移,载为人子,何得不从。
载从而称不行,岂名教所许?
如此、称、赵竟不可分。
赵虽内愧终身,称当沈痛没齿,孙祖之义,自不得永绝,事理固然也(宋书传隆传,南史十五,《通典》一百六十七,各有删节,今合录之。)
温北屏观察六合军中纪事原韵 其四 清 · 徐鼒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强弩三千学射潮,壮猷欲馘慕容超
微文偶触参军府,宽论终邀圣主朝。
图报益教心耿耿,飞书不觉夜迢迢。
馀情更续金荃集,叉手吟诗兴未消。
与陈伯之书 南梁 · 丘迟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六、文选卷四十三
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
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獗,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将军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
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将军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
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况伪㜸昏狡,自相夷戮;
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
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夜郎滇池解辫请职;
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王通墓志铭天和二年十月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一
公讳通,其先太原人也。
粤乃仙岳含灵,毓祯图而锡爵;
誓淮分淑,应宝箓以开宗。
是以三公列而更荣,五侯封而载锡。
自兹厥后,英髦不坠。
祖明济,郡中喉知,识度冲敏,志业详确。
父增,随州主簿,鉴履清致,器量贞邃。
公养志中和,资灵上德,趋庭学礼,立身之道自弘;
步月开襟,让客之风已远。
中为令德,游艺依仁,常逸闲居,不希荣禄。
既而门巢结衅,百年之运已催,楹梦起祥,九泉之路俄涉。
春秋六十有三,遘疾终于私第。
嫡子修文、修礼,衰绖露节,痛结寒泉。
粤以大周天和二年冬十月窆于束城县东五十里崇德乡平原,礼也。
东渐巨壑,波涛滉瀁,西望层山,烟霞出没。
颂德音而不朽,感生灵之倏忽。
其词曰。
惟镐建官,惟唐命职,允文允武,克岐克嶷。
开国承家,礼仪不忒,皇天无亲,诞生哲人。
抠衣问道,好古日新,如何不淑,奄丧斯文。
前临丛薄,后眺荒丘,风搏素盖,日惨丹旒,庶铭明德,永播芳猷(碑拓本)
同年廷堪以其族祖明侍御遗札属题率赋一首 清 · 洪亮吉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沪渎消寒集
一纸留遗墨,千秋识荩臣。
更因悬腕疾,弥觉剖心真。
臣节终横草,朝端尚厝薪。
伤心江总辈,文采竟亡陈。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五
昔在殷书懋赏周礼议勋,诸侯计功,大夫称伐。
师尚父昆吾宝鼎之铭,王命尸臣,栒邑传雕戈之赐。
故知太上立德,明试以功,存有显爵之荣,没有大名之贵。
昊天不吊,其惟楚国公乎?
可以旌德景钟,勒勋彝器,式昭盛美,载扬洪烈者焉。
公讳宁,字永安昌黎徒河人也。
都尉六县之卿,名山称五岳之佐。
燕太祖文皇帝慕容皝,以当世英雄,奄有河朔
赵之南境,且建王城;
冀之北土,仍为兴国
公既之苗裔,家世燕陲。
高祖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保录尚书、北地慕容超之世,蕃关之燕录,可得称焉。
曾祖尚书府君,因魏室之难,改姓豆卢,仍为官族
祖仕魏文魏文成皇帝
考早亡。
朝廷以庸勋攸属,恩深追远,保定三年,有诏赠柱国将军少师涪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公禀气中和,降祥川岳,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夙著奇节,幼表大成,兄弟分果,备知推让,宾客解铃,曾无吝色。
永安元年太宰元天穆,魏室满辅,握兵淮右,抗权江南
公时任别将,便从征伐。
自是长城硖石,必先行阵,秦南陇西,每当矢石,摧坚乘胜,莫不前驱,莫不前驱,策勋行赏,常居第一。
永熙元年,补子都督
并加鼓节军仪,除桑乾太守,转补都督,其年以魏皇西幸,奉迎大驾,赐封河阳县开国伯,增邑三百户,俄迁大中大夫,改伯为侯,增邑合九百户,仍授使持节都督显州诸军事显州刺史四年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其年秋河桥之役,先登破阵,迁为车骑大将同三司
五年沙苑之功加封,合前二千户
俄授敷州刺史,加散骑常侍
外深推毂,内侍集书,十五年授右卫将军,十六年授大将军后魏元年重授敷州刺史
公以先经刺举,固辞不就。
三年改封武阳郡开国公,除尚书仆射
职惟赞奏,任居封掌,分左右之俦,兼典举之选。
属以江南阻兵,渚宫边敌,军机警急,锋镝纵横。
公奉命星言,元戎启路,总秦人之锐士,兼荆尸之广碎,水龙竞双刀之势,步骑陈四分之威。
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返旆,解甲休兵。
其后凤州内叛,成都外绝,公又总督众军,蒐乖即道,兵不血刃并皆擒获,迁其酋豪,纳其降附。
皇朝受终,文祖革命,神宗选贤与能,改弦创制,爰降册书,授公柱国,增邑四千户。
二年授同州刺史
衿带关辅,唇齿秦晋,编户殷积,邸阁储峙,藩篱是任,亲贤勿居。
公建旟作牧,褰帷行部,六条斯举,百城咸劝。
三年授公大司寇,又以公勋庸特著,册封楚国公食邑一万户。
盖因破侯方仁等于荆、陕,即其地而封焉。
逖纠王慝,弛张刑政。
式遏寇虐,于是御之以宽猛,柔远能迩。
然后平之以冲和,舜任咎陶,不仁者远,晋举随会,群盗皆奔。
保定四年,授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
沈痼弥留,保定五年三月四日薨于私第,春秋六十有二。
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
十月庚申葬于洪渎之川。
驰绋毁宗,客车专道。
玄甲被属国之兵,介士陈轻车之骑,克善令终,生荣死感。
呜呼哀或!
经德秉哲,体道居贞,履贵思冲,居盈念损。
澄波千亩,不能变其清浊;
高墙百仞,无以测其污隆。
立身行己,居安如坠,亡躬徇义,视险若夷。
至于将略应变,出奇设伏,太一风角之占,常从星辰之候,艛船战阵之录,强弩驰射之书,莫不动机神,发符雷电。
梯冲所向,地靡百楼之城;
长戟所临,野阙三门之阵。
是以斩将搴旗,四十三战,尊官厚禄,三十七年。
武彰七德之义,歌诵九功之业,迹纪庸器之文,行昭易名之典。
昔臧文既殁,穆叔称其立言;
郑侨云亡,宣尼泣其遗爱。
德阳青石之墓,千年未平;
板江白虎之碑,百代无毁。
敢因斯义,乃作铭曰:
辽水之东,冀州之北。
既曰都尉,兼称属国。
敛气余勇,雄边遗则。
孝实天经,忠为令德。
冠冕世禄,羽仪祚胤。
俗被燕丹,风渐英蔺。
劬劳役行,辛苦行阵。
勇过溺骏,气逾瓦震。
王国克生,思皇多士。
温恭人,谦谦君子。
拥旄仗节,出蕃入仕。
□□五朝,建旟千里。
时逢改特,名载策勋。
淮阴召拜,昭阳破军。
职司刑政,狱慎深文。
沈羊不饮,萑盗无闻。
巴庸薄伐,江汉专征。
军总六校,兵兼七营。
运长击短,后实先声。
增垒威敌,减灶潜兵。
钟鸣夜漏,晞露朝阳。
邑里萧索,宅帷荒凉。
丰碑下柩,题凑迁丧。
宫临樗里,台倾孟尝
卜兆戒期,远辰告筮。
德遗身后,名照没世。
馆舍长捐,泉扃永闭。
晏婴悼齐,柳庄悲卫。
风秋北原,日没川逝。
葬出旧顷,客土新封。
泪堕片石,剑挂孤松。
清徽令范,千载余踪(《文苑英华》九百十九)
师臣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皇朝文鉴》卷九三
至大者天,必配以地;
至明者日,必配以月;
至刚者阳,必配以阴;
至尊者君,必配以臣。
君臣之义,与天地并者也。
君之有臣也,所以教其不知,匡其不逮,扶危持颠,献可替否,其任大矣。
故君失之,臣得之,臣失之,君得之,上下相维,乃无败事,非徒承其使令,供其喜怒而已。
故曰师臣者王,友臣者霸。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
自三皇以来,莫不由斯而致者也。
衰世之君,闇于大道,嘉言美事掠归于己,谀臣佞妾从而成其过,曰:「生杀废置,国之利器,必出自一人,不当为人臣所教」。
呜呼!
斯甚不然也。
夫往古之事不可言已,其世近而昭然者,请以汉祖明之。
高祖奋布衣,取天下,功侔三代,享祚四百,可谓盛矣。
其举事之始,驻军于陈留,则郦食其之谋;
破武关,入咸阳,则张良之策;
还定三秦,则韩信之计;
义帝缟素,则董公之说;
出兵宛、叶,则郑忠之画;
垓下,则三王之力。
及其成功,则高祖帝王之业,数子获人臣之禄,岂为人臣所教者不能为帝王乎?
高祖曰:「吾不如三杰,而能用之,所以得天下也」。
太宗文皇帝力行王道,天下已平,喟然叹曰:「魏徵教我功业如此」!
夫二帝者,皆用忠贤之谋,以建三五之业,归功臣下而其道愈光。
《老子》曰:「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此之谓也。
魏武帝使夏侯渊汉中蜀先主法正之计,破汉中,杀等。
魏武闻之曰:「吾知玄德不办此,必为人之所教」。
斯言之失也,史论之备矣。
魏武雄杰之主,犹有斯论,况常人哉!
夫为国譬用兵焉,大将将十万之众,举千乘之国,有坐筹制胜者,有摧锋杀敌者,有先登陷垒者,及其成功,则元帅之功也。
今使元帅兼此数者而独论功,可乎?
夫君人出令,臣下唯知奉行,则役夫竖子可为卿相,何必劳于求贤哉!
呜呼!
斯道之不明也久矣,明达君子可无思乎!
可无思乎!
消寒第五集田大令钧邀集官廨即为题荆树山房图卷子荆树山房为大令六世祖明萍乡所建嘉庆三年钱唐黄司马易为补图 清 · 洪亮吉
 出处:沪渎消寒集
田家集,在何处。
门前清济会浊河,百世流传紫荆树
紫荆树老花愈多,四出不复分枝柯。
寻根既悟一本义,攀树时作同心歌。
我愿兄弟心,化作此树阴。
祥风甘雨萃一林,三冬三夏不使严霜烈日交相侵。
仍愿手足谊,化作此花蒂。
千枝百枝同一气,花叶虽繁枝不替。
李家花萼楼,冯家棠棣碑。
不及君家此树好颜色,千古万古名犹垂。
山房三间下有池,容易得值花开时,花前盈盈酒满卮。
既不识尺布斗粟三字辞,亦不听然萁煮豆七步诗
君家此树真堪爱,大令逮君刚六代。
一门草木皆异常,芣苢不吟萱树背。
龚梧生黄小松,为君作图作记皆极工。
君不见紫荆花花色异,绝爱君家好昆季。
六世相传几循吏,更觅甘棠栽隙地。
消寒第六会汪公子彦国招集复初斋观王石谷绘山水直幅(画系石谷赠公子七世祖明处士汪溥亦工画为娄东第一手) 清 · 洪亮吉
 出处:沪渎消寒集
我行遍天下,却爱黔中山。
黔中山势尽壁立,出地万仞无弯环。
南峰升云北峰月,画里溪山亦奇绝。
灵泉破空山石裂,飞出千年万年雪。
崖穷路古林光倩,断壑奔滩鬼神现。
林花对客才一笑,山鸟窥人刚半面。
洞门怪响七尺筇,奇古似是商山
商山,居海曲,得意时歌复时哭。
地老天荒一间屋,沧浪之水清濯足。
鹎鵊鸬兹与同浴,放艇时来玉峰麓。
森然非松亦非,植立门前闻剥啄。
主人开户喜不速,邀坐茅檐背同曝。
忽然一笔写不足,肌肤如山骨如玉。
狂叫自呼王石谷,我题此画亦非偶。
二百年前倘良友,画中萧疏两閒叟。
著罢枯棋偶垂手,瞥见洪厓拍肩否王石谷自题有洪厓拍肩之语)
山中古洞如敲开,两翁曳杖还能来。
消寒集上醉几回,大笑手覆三千杯。
宋武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盖圣人不能为时。
亦不能失时。
历观帝王之祚。
未有不因人坠涂炭而得志。
或天下嗷嗷。
新主之资也。
是知秦有阎赵之隙。
汉罹莽卓之灾。
晋由曹氏之专。
宋实桓元之篡。
始得奋其智力。
救此倒悬。
陈浞羿之辜。
问滔天之罪。
刘裕天锡神勇。
雄略命世。
不待借思汉之讴。
未暇假从周之会。
同盟二十七。
愿从一百人。
雷动朱方。
风发竹里。
龙骧虎步
独决神襟。
长剑一呼。
义声四合。
荡亡楚已成之业。
复遗晋久绝之基。
祀夏配天。
不失旧物。
虽古人用兵。
不足加也。
至乃网罗俊异。
待物知人。
动必应时。
役无再举。
西尽庸蜀。
北划大河。
自汉末三分。
东晋拓境。
未能至也。
或问。
前史云。
克敌得隽。
奇迹多于魏武
此确论乎。
君子曰。
得隽虽多。
前非大敌。
若乃黄帝蚩尤
高祖项籍
光武抗寻邑。
曹公挫本初
此是奇迹也。
至若慕容超政不在躬。
奴仆下品。
姚泓宗枝猜贰。
借手于人。
卢循祅寇之馀。
谯纵新造之国。
因衅取乱。
何足可称。
至乃潜算樽俎之间。
明见千里之外。
揣机料日。
不爽锱铢。
亦古之志士。
何以加焉。
但礼乐文明。
日不暇给。
垂风迈德。
盛所未能。
人望不逮于建安
天命乃光于魏武
又问曰。
弃德非道。
舍旧无亲。
有宋功臣
多不及嗣。
岂理须然乎。
请闻其要。
君子曰。
且夫奸雄者非淳德之称。
谋勇者乃果决之辞。
故昔之同盟。
拟覆前敌。
故无材不露。
无心不披。
譬若同舟遇风。
宁有隐哉。
高鸟尽
狡兔死。
其材能我之俦也。
我非积行累能。
彼之知也。
思己之所行。
恐彼之已叛。
是以雄猜内发。
衅兆易萌。
韩彭以之菹醢。
葛由之覆亡。
然则高谈尧舜之道。
不忍论桀纣之行。
思燕齐之血食。
见汉宋之不仁。
尉缭秦王之屈节。
范蠡勾践之忍人。
绮季不出于商山
汉王之侮慢。
严光潜形于草泽。
刘秀之未宏。
有旨哉。
又问曰。
宋祖入关。
老相驾马。
赫连畏逼。
姚氏淫昏。
中原士庶。
耻为臣妾。
王师众整。
颇有礼焉。
所以扣马攀车。
请住关右。
宫室陵寝。
是大汉之遗踪。
关山重复。
乃有周之长世。
人与不取。
违众独归。
项籍见哂于韩生。
宋高又失于父老。
其旨可得闻乎。
君子曰。
论项即非。
在刘为是。
项王之材。
天下可以力制。
人心可以势夺。
因宫室之严。
守山河之
此九州之上腴。
彭城之足算。
刘裕家本江南
全军远克。
未能制命夏魏。
施号秦凉。
虽曰关中
实是边地。
鞭长不及马腹。
风末不(阙二十六字)王贾德曰。
贪归受禅。
所留不过爱子。
待归一举而可取。
卒如其策。
智士哉。
仁山书院邓侯 明 · 郑之藩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高茇丹崖淑气收,宦游犹胜赤松
飞轩隐结朝诸岛,曲槛纡回带远洲。
中镇七星为泰岳,南宾五岭作蓬邱。
公馀便读三纲领,不愧人称仕学楼(余祖明广东历代诗钞》卷一)
按:杨权整理
自题小影六首 其六 丙申 清 · 钱载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三十九
天地茫茫内,初踰六十年。
风杨行裂叶,海石愿追先(六世祖明太常海石先生年三十六归田讲学。)
至道占三易,微情写七弦。
经纶已无术,不作远游篇。
岁朝 明 · 谭虬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海日凝寒生紫烟,门庭几度揭红笺。
鸠车竹马儿童市,酌辛盘兄弟筵。
头插梅花人蹴鞠,架悬绒线院鞦韆。
万方尽祝君王寿,一个苍生借一年(近人余祖明编《广东历代诗钞》卷一)
按:钟东整理
玉溪杂兴 明 · 黎跃龙
六言诗 押灰韵
一望菰蒲杨柳,万家烟雨楼台。
江南何处相近,桃叶渡口归来(近人余祖明编《广东历代诗钞》卷一)
按:钟东整理
魏季子翠微山 明末清初 · 彭睿埙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闻道桃源可避秦,卜居有地托闲身。
猿抛野果欺生客,鹿过溪斋狎熟人。
为经冬尝覆雪,因种子得留春。
何时共醉山中酒,见月方知明月旬(余祖明广东历代诗钞》卷二)
按:陈永滔整理
题甘于湖敬侯墓碑 清 · 孙星衍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冶城集补遗一卷
东晋衣冠成古邱,文孙不愧继贤侯。
萧萧风木钟山路,访墓何时跨蹇游(余祖明佐命功臣讳继达赐葬钟山至今尚未访得其墓)
宋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栾城后集》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三、《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东汉之衰,曹公始践五伯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志本欲尽扫群雄,而后取汉耳。
既灭二袁、吕布、刘表,欲遂取江东而不克;
既破马超、韩遂,欲并举巴蜀而不果。
再屈于吴蜀,而公亦老矣。
于是董昭进九锡之议,幡然听之,而桓文之业,至此尽矣。
然方是时,公在河朔,而汉都许昌,虽使主盟诸夏,而不废旧君,上可以为周文王,下亦不失为桓、文。
公不能忍,而甘心王莽九锡之事,此荀文若之所以为恨也。
司马仲达父子,其势盖与公异矣。
拥兵天子之侧,固已不顺;
既杀王淩,害诸葛诞,非人臣矣;
又降刘禅,服曹氏之所不能服,非贪其土地而利其民人也,志亦在九锡耳。
虽欲复为桓、文,尚可得乎?
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
然其志不在桓、文,而在九锡,亦已卑矣。
方帝之克长安也,中原震恐。
元魏虽姚氏之昏姻,而不敢救;
羌、氐虽关中之唇齿,而不敢争。
此其智力有馀,足以有为之时也。
若能因其兵势,据秦陇之形胜,引吴越之饶富,以经略中夏,成曹公河朔之势,则王伯之功可冀,顾所以用之何如耳。
然其兵未入秦,而使傅亮南走建业,发九锡之议。
刘穆之死,南方无复可托,虽已入秦,而无留秦之意。
举千里之地,付一孺子而去。
赫连勃勃乘之,兵将死者过半,狼狈而反,仅乃得脱。
以帝之明,非不知诸将之不足以保秦,而志有所在,不暇他虑矣。
悲夫!
以目前之利而弃百世之功,有曹公削平之业,而俯从司马父子攘窃之陋,此君子之所追恨也。
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古之为国,必具此四者,而后能成大功。
武帝之用兵,无敌于天下,可以言智矣。
至其弃秦而归,以求九锡之淫名,尚可以为仁乎?
惟其仁智不具,故其功业止于是也。